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梅蘭芳(1894年—1961年)
名瀾,字畹華,藝名蘭芳,祖籍江蘇泰州。生于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工青衣,兼演刀馬旦,經過長期的舞臺實踐,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大家風范的表演藝術流派,世稱“梅派”。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被公認為當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體系之一。作為世界人民熟知的戲曲藝術大師,他是我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被譽為“偉大的演員”和“美的化身”。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京劇院院長。
2015年7月13日,時任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尚長榮,梅蘭芳之子、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孫毓敏,《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等共同為《百年巨匠·京劇篇》開機儀式揭幕并合影
2015年7月13日,在北京梅蘭芳紀念館內,人影憧憧,座無虛席。這是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京劇篇》開機儀式在此舉行。梅蘭芳先生之子、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尚小云先生之子、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尚長榮,程硯秋先生兒媳李嵐,荀慧生先生長孫荀皓,梅派傳人、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荀慧生弟子、京劇表演藝術家、北京振興京昆協(xié)會主席孫毓敏,《百年巨匠》出品人、總策劃楊京島,《百年巨匠》京劇篇總導演周兵以及文藝界專家學者代表應邀參加了開機儀式。該活動在央視十三套“朝聞天下”“新聞直播間”等欄目均有報道。
《人民日報》社原社長邵華澤題寫“百年巨匠”
2017年,《百年巨匠·京劇篇》攝制組率先推出了精心制作的《百年巨匠——梅蘭芳》。該片以90分鐘的篇幅,巧妙采用梅蘭芳演過的劇目為題,從《驚夢》到《散花》再到《掛帥》,用三個段落串聯(lián)起一代巨匠與京劇藝術發(fā)展緊密關聯(lián)的人生,立體再現(xiàn)了梅蘭芳從懵懂學藝到聲名鵲起再到成為新中國人民藝術家的重要人生際遇及其對京劇發(fā)展所作出的主要貢獻。該片一經推出,就以其扎實的史料與精湛的藝術表現(xiàn)力斬獲多項殊榮:在“2017年行業(yè)電視節(jié)目展評”活動中被推選為“紀錄片類好作品”,2018年在深圳“第24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中獲得“第24屆中國紀錄片年度收藏作品”;同時,《百年巨匠——梅蘭芳(國際版)》被評為2020年度優(yōu)秀國產紀錄片及創(chuàng)作人才扶持項目優(yōu)秀國際傳播類作品。
梅蘭芳出身于梨園世家,其祖父梅巧玲是名噪一時的清末名旦,號稱“同光十三絕”的十三位京劇奠基人之一。其伯父、父親則是活躍在戲臺內外的著名琴師和名旦。然而不幸的是,父母早亡,轉由祖母和伯父母代為教養(yǎng)。更不幸的是,自七歲學藝始,梅蘭芳就被老師兜頭斷言“祖師爺不賞飯”,就連自家長輩也不看好他的前途。
人們今天提及梅蘭芳,多向大師投以欽羨的目光,抱以崇敬愛戴之情,殊不知,從備受冷落的戲班角落到萬眾矚目的戲臺中央,梅蘭芳一路恪守師訓、勤學苦練,一路與時俱進、精進創(chuàng)新。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百年巨匠——梅蘭芳》
早年間,梅蘭芳“帶藝入科”,白天輪番苦練基本功,晚上登臺掙糊口錢。為了提升技藝,他總是拿出比人家多出幾倍的時間精力來學習,從青衣、閨門旦到貼旦、刀馬旦,再到后來的時裝戲和昆曲,他轉益多師。平素里,更是善于從搭臺演戲的名角身上汲取養(yǎng)分。
從1907年首登臺,到1913年冬轟動上海,不滿20歲的梅蘭芳,初步完成了從童伶到名角的轉變,也開啟了自覺創(chuàng)新、引領京劇發(fā)展的道路。
在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先生看來,父親能夠在京劇表演藝術上取得輝煌成就,除刻苦努力、全方位學習為我所用的意識之外,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則是他有著樂觀、豁達和誠摯待人的高尚品格。
梅蘭芳京劇表演劇照
從1914年起梅蘭芳身邊就吸引了一大批文人,這中間有大學教授、報館主筆、劇作家、劇評家以及銀行家,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站在梅蘭芳身邊,出謀劃策,助其技藝精進,后被人戲稱為“梅黨”。
在“梅黨”的助攻之下,梅蘭芳不僅一次次結合時代風潮推出《宦海潮》《一縷麻》等轟動一時的時裝新戲,也將目光轉向漸失觀眾的昆曲等古老劇種,博采眾長,雜糅到京劇發(fā)展當中,從服裝道具到舞美燈光,從唱腔唱詞到身段表演,不斷創(chuàng)新,持續(xù)探索。
在樂觀心態(tài)和旺盛好奇心的作用下,梅蘭芳并不滿足于從不同劇種、不同群體、不同藝術樣式中汲取創(chuàng)新的動力,遂將目光投向世界舞臺。他分別在1919年和1924年兩度赴日本演出,又于1930年國際形勢緊張之際赴美國演出,均掀起了認識京劇、推崇京劇的熱潮。對此初衷,梅蘭芳曾在公開場合下坦言:“一方面是想把中國的戲曲介紹到國外,一方面也是想借此觀摩吸收外國戲劇藝術來豐富我們的民族藝術?!?/p>
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先生接受《百年巨匠——梅蘭芳》攝制組采訪
然而,自“九·一八”事變后,面對侵略者肆意踐踏的鐵蹄,藝術家先是以無比憤怒的心情編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兩部新戲,以鼓舞全民抗戰(zhàn)的士氣。面對以“親善”為由的威逼利誘,他則蓄須明志,甚至不惜注射超劑量傷寒疫苗以引發(fā)高燒,拒絕登臺,閉門幽居。
新中國成立后,戴著人民藝術家的桂冠和社會頭銜,梅蘭芳不僅深入基層,遍走神州大地,為群眾巡回演出,傳教弟子。在國家需要以文化交流促外交的新形勢下,他放下個人心中的芥蒂,率隊東渡扶桑,再次以精湛的演技和處變不驚的大師風范,征服了日本觀眾,完成了“破冰之旅”的時代使命。
由梅蘭芳傾注一生才情所開創(chuàng)的“梅派”,作為中國京劇史上形成最早、影響最深遠的一個旦角藝術流派,以其醇厚流麗的唱、念,美輪美奐的做、打,載歌載舞的表演方式,營造出一種雍容華貴、中正平和的氣韻,將京劇旦行藝術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真正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
《百年巨匠——梅蘭芳》先后斬獲三項榮譽
誠如《百年巨匠·京劇篇》總導演周兵在開機儀式致辭中所說:“創(chuàng)作出好的紀錄片作品,傳遞最美的京劇文化,不僅讓喜歡京劇的人愛看,更要讓不了解京劇的年輕人喜歡看,從此喜歡上京劇藝術,這就是我做這部片子的愿景?!?/p>
(2023年第08期)
【責編 李鵬】
人民日報2022-05-17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3-07-03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