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前言
在宜興紫砂行業(yè),如有一些作品,帶著心腑靈境、帶著田園的詩意、帶著悠遠的書卷氣世代傳承映入視野,那一定是一種精神的盛宴,十分奢華。當看到范大生的作品,無疑,那是期盼已久的風采,視覺的審美洋溢著傳統(tǒng)工藝的技法,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爽朗,隨風而動。當究其本,《范氏家譜》載:“大生壺締造者范廣善為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孫?!背蟹都抑铺占妓嚕渥臃稓J仁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將大生壺藝創(chuàng)以輝煌,從而開創(chuàng)了“大生壺”時代。
鮮為人知的是,范大生并不是特指一個人,而是范家?guī)状耸褂玫拿?,乃仁義禮智信之化身也?!兑捉洝吩唬骸疤斓刂蟮略簧?生生之謂易。”然,讀《易經》“大德曰生”之意,淅悟以“大生”為印,永樂陶業(yè),其世家之風鮮明精要,曾榮獲過多次國際金獎而名聲鵲起,鼎盛期間,曾有“千金難求大生壺”一說。
縱觀范家壺藝的今日,我們從范大生(欽仁)嫡孫范偉群身上找到了那宜興紫砂家族世代傳承的智慧。
中國紫砂壺大師范偉群
范偉群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
正高級工藝美術師
江蘇陶藝專委會副會長
江蘇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江蘇省紫金文化創(chuàng)意人才
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榮獲首屆江蘇工匠稱號
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首屆江蘇省鄉(xiāng)土人才“三帶”名人
無錫市十大杰出技能技藝人才
范家壺莊創(chuàng)辦人,藝術總監(jiān)
宜興市丁蜀鎮(zhèn)西望紫砂陶瓷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
江蘇省物價局特聘紫砂藝術品價格評定專家
中國紫砂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輕工行業(yè)勞動模范
1970年生于陶藝世家,“大生壺”四代嫡傳,承祖藝繼陶業(yè)。師從吳同芬、季益順、徐漢棠。清華美院、中國美院高研班學員。三十多年的學習鉆研,掌握扎實的傳統(tǒng)手工技法,獲得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鄉(xiāng)土人才傳承示范基地領辦人。主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范家壺藝傳統(tǒng)技藝檔案》。多年來創(chuàng)作一百多件紫砂新品,深受藏家珍愛,并成立“范偉群壺友會”。扎根農村,創(chuàng)辦“范家壺莊”、成立“西望紫砂陶瓷專業(yè)合作社”,授徒數百,為無錫人大代表,先后赴法國等歐盟國家、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及我國臺、港、澳地區(qū)舉辦紫砂作品展,推廣交流,傳播紫砂文化,并獲得“全國百名農村致富帶頭人”、“全國輕工行業(yè)勞動模范”、宜興市十佳青年、宜興市首屆五四青年獎章等稱號,積極奉獻,捐資成立“丁蜀高級中學范偉群優(yōu)秀學生獎勵基金”,獲得“全國關心下一代愛心大使”稱號。央視一套、二套、三套、四套、七套等國內外主流媒體多次專題報道,所制作品工精、型美,文化內涵深厚。被中南海、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以及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陶瓷博物館、韓國博物館等收藏。先后出版《宜興紫砂簡史》《民國紫砂簡史》《范偉群紫砂藝術作品集》等多部專著,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敬業(yè)愛業(yè),致力于傳承紫砂技藝,傳播紫砂文化,為紫砂藝術的繁榮努力作出應有貢獻。
范大生款東坡提梁壺
馮驥才在《俗世奇人》中曾說,“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本诠ぃ秤谛?,品于行。于是,我們稱堅持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為工匠精神,他們可以是任何職業(yè)者。
他出身匠門大家,是“大生壺”四代嫡傳。師從多位前輩名師,吳同芬、季益順、徐漢棠,是不折不扣的世代紫砂匠人子弟。
他是一名優(yōu)秀的紫砂藝人,創(chuàng)作了一百多件紫砂新品,得到了行業(yè)內外的認可。他是2000年后在國內、海外舉辦紫砂展,并持續(xù)多年進行紫砂文化推廣交流、傳播的“帶頭人”。他扎根農村,創(chuàng)辦“范家壺莊”、成立“西望紫砂陶瓷專業(yè)合作社”,授徒數百,推動紫砂行業(yè)的進步,作出當代優(yōu)秀紫砂人該有的擔當。
書香
他就是范偉群,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范家壺莊創(chuàng)辦人、首屆江蘇省鄉(xiāng)土人才“三帶”名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榮獲首屆江蘇工匠稱號。
范偉群,1970年生于陶藝世家,“大生壺”四代嫡傳,承祖藝繼陶業(yè)。習家藝,又得吳同芬、季益順、徐漢棠教導。后又進入清華美院、中國美院進行深造,并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問學者。時至今日,范偉群進入紫砂行業(yè)已有37個春秋。拉開長長的履歷,每一段都異常光彩奪目。“我有先天優(yōu)勢,一做茶壺就很快上手,但更多的還得益于老師的關心、長輩們的關懷”,作為范大生的后代,他繼承了先賢留下的精氣神,在眾多老師的關懷和悉心教導下,制作技法和創(chuàng)作手法提升飛快,很早就展現了自己在紫砂制藝方面的天分。
合盛
15歲的范偉群是紫砂廠最年輕的學徒工,17歲就獲得了技術員職稱,是當年紫砂行業(yè)最年輕的技術員。20多歲,他創(chuàng)作的多個新品相繼入選參加港澳臺地區(qū)展覽,深得客商喜愛。而且,因為極高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設計能力,他先后參與了“2006東盟博覽會”“2008年世博會”“2010年亞運會”等大型活動紫砂禮品的設計和監(jiān)制工作。
新品迭出、造型精煉、風格獨特、工藝精美,他是當時紫砂界最具潛力的青年陶藝家。少年得志,他依然步履穩(wěn)穩(wěn)。在隨后的歲月里,他一步步邁向了更高的山峰。成為高工、大師的時候,他還是當時最年輕就獲得這些稱號的藝人。他的作品因工精、形美、韻深而享譽海內外,“粉絲”遍布國內各大省市、港澳臺及世界各地。獲得了幾十個專業(yè)陶藝展評獎項,被中央國家機關、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以及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陶瓷博物館、韓國博物館等收藏。多年來創(chuàng)作一百多件紫砂新品,深受藏家珍愛,并成立“范偉群壺友會”。
無相紫砂提梁壺
秉承文正家風之耕讀傳家。如今,他的作品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傳承,以歷史作品為原型,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另一條則是創(chuàng)新,目前已達百余個新品,創(chuàng)作靈感豐富的令人羨慕?!拔业膭?chuàng)新品風格多樣,不拘泥于一個種類”。因為多年來對于器、型、款、裝飾都已了然于心,他的創(chuàng)新顯得非常游刃有余,并不拘泥于器型,也不拘任何裝飾手法,“我的創(chuàng)作語言比較寬泛,有完全現代的,線條、形體的,也有傳統(tǒng)壺型搭配新藝術、裝飾的,也有新興創(chuàng)作雕刻、泥繪、鑲金等工藝的?!?/p>
“因為紫砂就是一個不斷融合其它工藝、文化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文化、不同人的作品”,在“范家壺莊”里,每年有不同行業(yè)的藝人、匠人來往交流互相碰撞,也有藝術家、雕塑家工作室常駐于此,豐富著范偉群的作品和文化。也或許正因為如此,他的作品市場認可度非常高。甚至出現了奇怪的效應:每當范偉群有新品面世,市面上會迅速出現“同款”壺,而且銷量往往還不錯。
大生園拾景之“依瀾壺”
在與范偉群的接觸中,我們感受到一位大師級人物的謙遜,“要一直學習、不斷進步,沒有人敢說自己已經登峰造極。更要一直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作品的內涵和生命力”。擁有廣博的學識和眼界,范偉群很早便意識到:紫砂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對外推廣。于是,他先后赴內地各大城市和港澳地區(qū)參展。2001年,他就到了廣州、上海、北京參加藝術品鑒會、茶文化博覽會。
后來,他更是邁出國門。2004年、2005年,他兩次赴韓國舉辦紫砂壺藝展、紫砂壺藝演示會及紫砂壺藝愛好交流推廣會,得到了韓國壺友熱烈的歡迎和喜愛。后又赴法國等歐盟國家、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舉辦紫砂作品展,推廣交流,為推動紫砂文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主編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宜興范家壺藝傳統(tǒng)技藝檔案》并先后出版《宜興紫砂簡史》《民國紫砂簡史》《范偉群紫砂藝術作品集》等多部專著,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他敬業(yè)愛業(yè),致力于傳承紫砂技藝,傳播紫砂文化,為紫砂藝術的繁榮努力作出應有貢獻,2018年中國陶瓷工業(yè)協會授予范偉群“中國陶瓷藝術傳承突出貢獻獎”。
范大生款東坡提梁壺(水磨光工藝)
而他的努力也獲得了各級政府的肯定,授予了他“全國百名農村致富帶頭人”“全國輕工行業(yè)勞動模范”“無錫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榮譽。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他意識到,紫砂的生產模式,應當主動變革,與世界接軌,走品牌化的道路。于是,他承先賢之風,創(chuàng)辦了“范家壺莊”,為紫砂走出了一個新的模式。
“范家壺莊”是開放的,想做壺,就可以來學習。范偉群不僅自己傾囊相授,還經常邀約知名前輩來指點斧正。它是媒介,只要手藝過硬,作品優(yōu)質,就可以通過范家壺莊與市場對接,獲得更好的收入。它是一艘船,帶著農民匠人走出村莊,去觸摸世界。
獨占鰲頭
后來,范偉群又響應政府號召成立了“西望村紫砂陶瓷專業(yè)合作社”,授徒數百,帶著更多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搭上鄉(xiāng)村振興這艘巨輪,一起遠航。
在我們與諸多西望村及周邊村落紫砂藝人的交流中,不少藝人尤其家庭貧困的藝人依然感念,“做壺的啟蒙是范老師,感謝他的公益學習班讓我們學了手藝,有了新的出路”。在范偉群看來,“手藝人,無論是生活、思想還是創(chuàng)造,都應當是自由的”,“要有文化有視野,有自己的職業(yè)榮譽感,能夠憑借自己過人的技藝,過上優(yōu)雅而又有品質的生活”?!拔腋M氖牵ㄟ^我們一代代人的努力,將紫砂發(fā)揚光大。將來紫砂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茶桌上,而是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融入中華大文化”。
水云間
一粒種子的力量,五代人的傳承。在范偉群的帶領下,范家壺莊成為宜興紫砂的一張名片,對外交流推廣,走出家鄉(xiāng),走出國門,獨具風范!
2023年,聯合國計劃發(fā)行的2款紀念郵資票品皆為范家壺,這不僅是對宜興紫砂的認可,更是對范家壺藝世代傳承的鼓勵。范大生制作的紫砂珍品“東坡提梁”以及范偉群原創(chuàng)設計紫砂作品“無相”入選在冊。翻開歷史,優(yōu)雅而莊重。范大生代表的“東坡提梁”早在上世紀初便走向國際,1926年榮獲“美國費城博覽會金獎”,可謂“東坡提梁”這一壺型題材中的典范之作。范大生其嫡孫范偉群承其風范,入選的代表作“無相”成功地從天道觀念中發(fā)展出藝術創(chuàng)作的語言邏輯,巧妙體現事物運動和變化的規(guī)律,把中國天道觀念納入壺中。揚紫砂之清風,世代傳承之智慧。他用作品傳承著紫砂非遺的技藝文明,這無疑體現了當下宜興紫砂非遺傳承人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探索、一種方向……
竹海組壺
大生的藝術、藝德,猶如浩瀚的星空,吸引著我們,讓我們常常留戀于范家壺的藝術世界,津津樂道。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論是從范大生的身上,亦是從范偉群的身上,都能夠看到一種光,這種光能照亮自己,更能引領他的子女乃至徒弟們,這種光有熱度和穿透力。
(2023年第07期)
【責編 李鵬】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2023-08-11
2025-07-18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