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姚雨婷
杭緞織造技藝非遺項目傳承人
浙江女紅巧手聯盟常務理事
第一屆臨平區(qū)政協(xié)委員
第一屆臨平區(qū)工商聯執(zhí)委
第一屆臨平區(qū)婦聯執(zhí)委
第一屆臨平區(qū)青年商會(新企聯)黨支部宣傳委員、紀檢書記
第一屆臨平區(qū)青年商會副會長
國家二級運動員
臨平區(qū)新生代企業(yè)家協(xié)會理事
出生年月:1989年11月?中國共產黨黨員?學歷:碩士
杭州費莊華發(fā)織造廠、浙江杭緞文創(chuàng)有限公司總經理
個人簡介
從小在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下耳濡目染的學習杭緞織造技藝的各項流程,從種桑養(yǎng)蠶、繅絲、牽經、翻絲到穿棕織布,這是從小必學習的女紅之一。從杭緞織造到杭緞的衍生品研發(fā),姚雨婷從未停止對杭緞面料的挖掘和開發(fā),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復原古時的產品的同時,開發(fā)出更多符合現代人生活品味的產品。讓杭緞融入現代生活美學,倡導“綠色、環(huán)保、天然”的生活理念,讓更多人了解杭緞的前世今生以及護膚、防紫外線、防輻射等等的優(yōu)點。
作為一名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者,她深刻明白傳承的重要性,在自己廠里建造了杭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以“引進來、走出去”的方針政策,通過展會、非遺進校園,實地參觀杭緞非遺展廳和非遺體驗傳習基地等活動,已向數十萬人推廣了杭緞。讓更多人了解了古時人們如何將杭緞從蠶繭到蠶絲直到最后成品面料杭緞的整個發(fā)展過程。
她潛心鉆研、開拓創(chuàng)新,致力于將傳統(tǒng)織造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傳承和發(fā)揚“杭緞織造技藝”。她積極推動“杭緞織造技藝”成為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自己的努力下,她還獲得了一項發(fā)明專利、一項外觀專利,一項實用新型專利。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個人通過余杭區(qū)青年商會與小伙伴們一起,籌齊資金,抗擊疫情,并且在拿到防疫物資后,第一時間參與到防疫物資的調配中,為余杭區(qū)的各街道、村社發(fā)放物資。
疫情期間累計捐款3萬余元,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資若干。
曾獲榮譽
2021年:國家發(fā)明專利
2021年:杭州市百名巾幗“云代言”
2021年:臨平區(qū)創(chuàng)業(yè)新銳稱號
2019年:杭州市十佳民間手工達人
2019年:浙江省百名女紅巧手
2019年:唐紋“寶花繞字”獲第十四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工藝美術銀獎
2017年:作品《杭緞》在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榮獲最人氣非遺項目
2017年: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2015年:國家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工作案例
我們想傳遞的不僅僅只是一塊絲綢
1.設立了絲綢文化展示中心。將杭緞織造技藝復原。讓學生在課間完成養(yǎng)蠶結繭后,清晰地了解了古代如何從繅絲(剝繭)到變成一塊塊潔白的絲綢的全過程。讓新一代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的絲綢文化。
2.將現有的杭緞進行了二次的開發(fā)。從組織織造方法以及杭緞面料的衍生品方面進行了深入地挖掘開發(fā)出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的產品。
3.恢復植物染。提取余杭特產徑山茶及其他植物中的色素,開發(fā)出屬于余杭特色的純天然手工染色方法。并將該方法帶入課堂及其他場所,讓更多的人在體驗染色中學習、創(chuàng)造、釋放壓力。
4.開拓杭緞再創(chuàng)造渠道。與全國各地匠人進行跨界合作,與蠟染、刺繡、西湖綢傘等研發(fā)出一些能讓杭緞的應用發(fā)揮出其作用的一些衍生品和再創(chuàng)造產品。
5.復原古代紋樣。復原了唐代紋樣寶花繞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復原了其他古代宮廷的服裝紋樣,2021年在北京的國家博物館陳列展出。
6.積極參與交流合作。參觀學習了美國、歐洲的風土人情,并將具有中國特色的絲綢紀念品帶入美國的各大名校及硅谷,為眾多教職員工訂制了相關的伴手禮。如哈佛、斯坦福、西點軍校等。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這首家喻戶曉的《木蘭詩》描寫的是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在杭州臨平,也有這么一位既能“當戶織”,又能“替爺征”的奇女子。她是杭州費莊華發(fā)織造廠總經理姚雨婷,也是杭緞織造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致力讓杭緞傳統(tǒng)工藝品牌綻放時尚光彩、走向世界。
遵循內心想法,編織匠心之夢
杭州費莊華發(fā)織造廠制作杭緞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雖然姚雨婷父輩的幾個兄弟幾乎人人都有自己的織造廠,但是一直專注杭緞織造,堅持下來并且成就相當規(guī)模的,只有姚雨婷的父親。
姚雨婷從小就生活在織造廠,每天都會接觸杭緞,看工人如何操作,耳濡目染之下,世代相傳的織造手藝、復響多年的機杼之聲便在她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父母本想讓我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但是我還是遵循了內心的想法,從事杭緞織造。”她說,聽不到機杼聲就睡不好覺。
2017年4月義烏文交會最佳人氣獎
2018年6月理工結業(yè)證書
2019年工藝美術銀獎
打定主意的姚雨婷接過了事業(yè)的重擔,更是接過了傳承千年杭緞織造技藝的重任。“家族的杭緞事業(yè),之所以一直堅持在做,還是因為有一份情懷在里面,特別是我父親,一直有個讓杭緞走向世界的夢想?!币τ赕玫脑捴型钢环輳娜?、一份堅毅,同時編織著“替爺征”的匠心之夢。
把杭緞產品做精做細
“我們杭緞的衣服,比如杭緞的唐裝,包括口袋、開襟,都是要對縫的。要保持圖案的完整,這些細節(jié)是一定要堅持的,必須要做得精致。有些人只是把它當成衣服來做,但是我們是當成一個工程、一個體系來做。”姚雨婷介紹,杭緞之所以摸起來光滑,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編織過程中,使經紗線或緯紗線按照規(guī)律要求沉浮在真絲面料表面?!安煌谄渌徔棶a品,杭緞的絲線更細、更滑,在生產過程中每八根經線就需要加一根浮線,一臺3.8米寬的織布機上有成千上萬根細絲,卻離不開紡織工極強的‘眼力見’和大量經驗?!?/p>
通過提花,可在緞面織出各種圖案。但它的工藝流程也相對復雜,需要經過原料挑揀、浸漬、晾干、翻絲、并絲、整經、加捻、穿綜、穿筘、倒筒、搖紆、織造、精練、印染等工序。有時對于質量的把控比工藝本身還要費時費力。
“緞類織物作為絲綢中技術較為復雜、工藝水平較高的產品,雖然一年的產量也只在幾千萬,但我并不急于盲目擴大產能,而是致力于將產品做精做細?!痹诩毠?jié)控的姚雨婷看來,杭緞今后的發(fā)展大致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在傳統(tǒng)方面,要追尋古代的紋樣,對于已經和即將失傳的織法,要盡全力恢復和保護,盡可能完整地把古老的文化保留和傳承下去。另一個是在創(chuàng)新方面,要與國際和時代接軌,設計貼近時尚的樣式,接納較為流行的元素,讓傳統(tǒng)的絲織工藝在新的時代煥發(fā)新的光彩,而這也是傳承最大的意義。
產品制成的衣服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跨界合作,讓老手藝煥發(fā)新生
“在大多數人看來,綾、羅、綢、緞是比較高端的織品,受眾的年齡層也相對偏大?!睘榱舜蚱七@種固有的“高大上”的印象,讓杭緞更貼近生活,姚雨婷希望能夠在圖案和色彩上創(chuàng)造一些年輕人喜愛的絲綢產品,讓秀麗杭緞被更多人喜愛。
為了讓杭緞的內容更加豐富,她在尋找設計師的時候不拘一格,景觀設計師、家裝設計師、建筑設計師等都是她經常合作的對象。
“每個行業(yè)對絲綢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可以把這些想法都做成產品,那也是每個人價值的體現?!币τ赕媒榻B,“我們現在正與一些藝術家合作,許多繪圖作品都能夠通過杭緞工藝還原出來,這樣的有益嘗試給杭緞的圖案設計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p>
盧浮宮,這座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對杭緞織造發(fā)出了邀請;紀梵希、迪奧、卡地亞等國際一線的奢侈品大牌陸續(xù)找到華發(fā)織造希望合作,制作服裝面料、奢侈品包裝袋;具有杭州本土韻味的西湖緞傘也已上線……
為了更好地推廣和發(fā)展杭緞織造技藝,姚雨婷特地研發(fā)了自己動手的DIY材料包、提供桑蠶絲(緞面),每年大約邀請1000多位小朋友體驗杭緞扎染。
“畢竟杭緞傳承了幾千年,要想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就需要有更多的人了解它、接觸它?!币τ赕脠远ǖ卣f。
從小在絲綢作坊里長大的姚雨婷性格中有著更貼近匠人的理想與堅定,從學習武術到考入警校再到成為杭州費莊華發(fā)織造廠總經理、杭緞織造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的每一項選擇更像是出于一種使命感,而在這憑心而行的過程中,她也慢慢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絲綢之路”。
“武女”到“織女”,是新的捍衛(wèi)
正式回歸費莊華發(fā),也不過是在三年前的事。此前學武出身的姚雨婷曾在警校任教,也曾在某政府單位工作,“10歲的時候覺得練武術很酷,就義無反顧報名了武術學校,而后考上警校,也是希望自己能發(fā)揮所長?!钡@些在外人看來光鮮并安穩(wěn)的工作卻并沒有讓她稱心如意。
正當她一度迷茫困惑,回過身來,織造廠里明快的機杼聲給了她回響?!拔覐男【秃苁煜ぃ挂矝]覺得特別,越長大越發(fā)現真正了解杭緞,從事杭緞織造的人真的不多。”
大學時期,姚雨婷每逢寒暑假回來,就給自家廠里做暑期工,對于翻絲機、絣絲機、織布機、加捻機等各種機器的操作熟稔于心?!拔矣X得自己有時候挺沖動的,但在面對織機的時候,卻總能靜下心來?!币τ赕谜f。
她口中的杭緞織造技藝是通過經紗線或緯紗線沉浮在真絲面料表面或通過交織錯落變化,形成花紋或圖案的一項技藝,已經有千年的歷史。在絲綢界一直有著“蘇絲杭緞”之說。
不過在姚雨婷看來,這門傳統(tǒng)手藝卻始終處于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尷尬境地。
雖然姚雨婷父輩的幾個兄弟幾乎人人都有自己的織造廠,但是一直專注杭緞織造,堅持下來并且成就相當規(guī)模的,只有姚雨婷父親一手創(chuàng)辦的杭州費莊華發(fā)織造廠,這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杭緞織造企業(yè)。
“像我們公司接觸到大部分訂單都是來自日韓意國家?!币τ赕帽硎?,早在10多年前,杭州費莊華發(fā)織造廠生產的杭緞工藝領帶便走進了法國巴黎盧浮宮,成為盧浮宮熱賣的旅游紀念品,并與紀梵希、迪奧、MCM等品牌有過合作,但與其在國外的聲名相比,國內人群對于杭緞的了解卻差了一大截。
“如今父母年紀大了,之所以一直堅持在做,還是因為有一份情懷和責任在里面。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如果連我們都忘記,那么還有多少人會去了解它?”裊裊的機杼聲仍在耳邊輕蕩,回顧著過往記憶,姚雨婷想通了一件事,“這些年我心心念念所找尋的事業(yè)其實就在眼前了。”
2019年與品牌合作獲獎
十佳女紅巧手
接手織造廠,老樹發(fā)新枝
“有人覺得我是‘跨界’,不管是習武還是做警察都跟絲綢不搭邊。但是我覺得‘跨界’也是一種優(yōu)勢。”姚雨婷認為,自己的經歷對于傳承杭緞織造這門技藝并非全無幫助,有時候她反而更能跳脫出傳統(tǒng)的桎梏,將一些新想法融入其中。
2016年,在杭州費莊華發(fā)織造廠二樓,開辟出了一個100平米的展廳空間里,里面擺放著來自各個年代里的織機、木梭以及杭緞產品?!拔矣X得杭緞對于客戶的吸引力不僅僅是在品質,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同樣受到熱捧,打造這個展廳的目的,一方面就是讓客戶對杭緞有更好的了解?!?/p>
但姚雨婷的這一做法,起先在父輩看來簡直與燒錢無異。“他們靠織機發(fā)家,在行業(yè)里干了大半輩子,從來也沒有聽說過誰把廠里的織機擺出來看的?!边@些抵觸的小情緒,總時不時要挑動對其管理能力的質疑,但姚雨婷內心想法卻在此刻越發(fā)清晰:我要做的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展廳,而是一個具備體驗、參觀、生產功能的“園林式工廠”。
“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發(fā)現這個展廳的裝飾與絲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既然是“跨界”那就跨得干脆點,姚雨婷想著,并首先在展廳的家裝與絲綢結合上做了嘗試?!叭藗儗z綢的印象可能就是傳統(tǒng)古風的那種感覺,實際上運用絲綢的質感和線條也可以做出很多現代化的設計。”基于這一理念,姚雨婷還著手研發(fā)了新的花紋圖案,并對已有的絲巾、服裝樣式進行了升級改造。
此外,姚雨婷也努力在提升體驗感受上做了很多嘗試。為了當好展廳講師這一角色,姚雨婷還向土布織造技藝傳承人取經,學習土布織造的非遺傳承經驗,并在實踐中結合茶染等新的技術,豐富手工體驗。包括給小孩子開展一些與絲綢織染的課程,加入抽絲剝繭、布料織染等工序介紹等。
而伴隨著客戶之間口耳相傳的口碑,展廳慢慢有了人氣,杭緞技藝也收獲了更多的關注。2016年,杭緞織造技藝被列入第六批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費莊華發(fā)織造廠每年都能吸引兩到三千人前來參觀杭緞技藝,并與部分學校合作開展“第二課堂”,接待了來自學校、旅游團等20多支隊伍。
而對姚雨婷來說,這一時期最大的變化,莫過于獲得了家族長輩的認可,“雖然還沒到收回成本的時候,但他們認可了我的方向”。
新老合作,蔚然成風
作為一家標準的傳統(tǒng)制造企業(yè),如何進行產業(yè)升級的問題同樣砸在姚雨婷頭上。面對這一問題,姚雨婷的態(tài)度則顯得頗為中庸?!安煌谝话愕墓S,我們客戶個性化需求在產品流程上的表現就是一種非流水線式作業(yè)?!?/p>
姚雨婷介紹,織造業(yè)發(fā)展到現在,大部分工序已經完全可以由機器代替,通常一百多平方的車間、數十臺機器只需要一兩個人就能控制,大批量生產完全可以實現。但機械化給絲綢行業(yè)或者說織造工人帶來的問題,往往不是“一棒子打死”這么簡單。
“手工制作也有它的優(yōu)勢和市場,特別在杭緞上,手工制作出來的質感與機器織造是完全不一樣的?!绷硪环矫?,費莊華發(fā)里的許多工人從它還是個作坊的時候,就已經在這,“這些老工人經驗豐富、基礎扎實,而按他們以往的生產習慣,只要答應了什么時間做到,就會做到。可能今天少做一點,明天就多做一點,但工期一定不會延誤?!?/p>
不過對于剛開始管理訂單的姚雨婷來說,這種“不定時”的習慣如同一顆“炸彈”,總讓她時時繃緊神經。為此,她也曾嘗試要求工人每天定工定量,然后把數據問題和步驟都記錄在紙上。但這樣精細化、流程化的管理,在這里卻遭遇“水土不服”。在保留了一些必要的管理步驟之后,姚雨婷開始接受了眼下的狀態(tài),并利用這一特點,嘗試在產品上往兩方面鋪路?!耙粋€是往最傳統(tǒng)的方向走,去追尋漢代、唐代的紋樣,把傳統(tǒng)做到極致。另一個則是要和國際接軌,多設計出潮流的樣式。”
但越傳統(tǒng),這條路也越是難走?!盁o從可考是我們常常遇到的難題?!辈贿^,姚雨婷卻覺得很盡興?!案蠋煾祩冏谝黄穑芯靠椃ㄉ踔粮牧紮C器,每當還原出一個樣式,便覺得又保留了一份老祖宗的遺產?!?/p>
而近些年,不斷興起的漢服熱給了姚雨婷很大的信心,“其實傳統(tǒng)的東西比我們所預想的市場要大很多。像我們有許多韓服、和服的訂單,我當然更希望未來我們的產品能穿在國人的身上”。
此外,她也在尋找許多不同行業(yè)的設計師,把絲綢與景觀、家裝、建筑等結合在一起,用她的話說,“這樣能夠讓杭緞的內容更加豐富,跟上時代,就像產業(yè)升級一樣,機械化設備的引進不能停,但我們同樣為手工制作留有位置?!毕乱徊剑τ赕靡呀浵牒靡谛聫S房里開辟一個1000平米的展廳,將她的“園林式工廠”進行到底。
(2023年第05期)
【責編 李鵬】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2023-08-11
2025-02-05
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