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亚洲中午字幕乱码,婷婷在线免费观看,日韩天堂网,欧美精品免费一区欧美久久优播,一级毛片www,欧美日韩91,麻豆合集

英才長廊

當前位置:

 首頁  > 英才長廊 > 正文

錢偉長

《中華英才》半月刊 作者:admin 2022-10-13 16:00

追憶、重讀錢偉長

文/本刊記者  鄧麗君  王穎卿

我國力學之父錢偉長院士

編 者 按:

出生于1912年的錢偉長,至今年正誕辰110周年。追憶、重讀這位科學巨子的人生和言論觀點,仍會讓今人感佩良多、獲益匪淺。

錢偉長是我國杰出的科學家。他提出的非線型偏微分方程,被國際譽為“錢氏攝動法”;他是著名力學家,被海外媒體譽為力學之父;同時,他又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教育家,先后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上海工業(yè)大學校長、上海大學校長等職,在教育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還是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一生當中所有重大選擇都是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


錢偉長出身于江蘇無錫錢氏家族,其父是國學大師錢穆的長兄錢摯。錢偉長16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叔父錢穆肩負起教導侄子的責任,也為他開啟了對文史的求索之趣。

讀清華大學時的畢業(yè)照

1930年,高中畢業(yè)的錢偉長創(chuàng)造了一個驚人的記錄:高考后被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央大學五所名牌大學同時錄取,早慧有為,傲視同輩。次年,他獲得吳蘊初設立的“清寒獎學金”,卻以物理5分、化學加上數(shù)學一共才20分,而中文和歷史兩科都100分的成績,進入了清華大學歷史系,成為一時奇談。不想同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fā),深愛祖國的錢偉長立即決定棄文從理,轉學物理系,以求用能力為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爭助力。1935年12月,他勇敢地參加了“一二九”運動。


高中畢業(yè)后,我的興趣全在文史國學方面,一心想報考名教授眾多的清華大學文學院。可是,開學后的第三天就發(fā)生了“九一八”事變。國難當頭,熱血奔涌,我下定決心“棄文學理”,改學物理。我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造出中國人自己先進的武器,趕走兇殘的侵略者。

——錢偉長為《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同命運,與人民齊奮斗》叢書寫的序言,《上海大學報》,2005年11月28日


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時的畢業(yè)照

1940年1月,錢偉長考取了中英庚款會的公費留學生,同年8月終于趕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主攻彈性力學,跟隨導師辛吉研究板殼理論。在大學的天地里,他的聰慧再次盡顯,僅用50天就完成了論文《彈性板殼的內稟理論》,并發(fā)表于世界導彈之父馮·卡門60歲祝壽文集內。此后短短兩年間,他提出了“板殼內稟理論”,研究雷達波導管內的電抗和溫斯坦合作研究固支受拉方板的振動,獲得了多倫多大學應用數(shù)學系博士學位。 

1942年至1946年,錢偉長受聘擔任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射推進研究所研究總工程師,師從世界導彈之父馮·卡門,從事博士后科學研究,研究內容包括火箭彈道、火箭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氣象火箭、人造衛(wèi)星軌道、氣阻損失、降落傘運動、火箭飛行的穩(wěn)定性、變扭率的扭轉、超音速對稱錐流等課題,并發(fā)表了世界上第一篇關于奇異攝動的理論,被國際上公認為該領域的奠基人。

晚年不顧高齡仍為后輩們教學

其實我出國,絕對不是為了自己、為了家庭,而是為了國家,我是想學科學、走科學救國的道路。

 ——《懷念錢穆先叔》(2000年),《錢偉長文選》(第五卷),第83頁


有人問我是學什么專業(yè)的,大家知道我是搞力學的,可是我可以告訴大家,我從來也沒有學過力學,只是當時沒有人能夠講好力學,國家需要,我就上了講臺。別把專業(yè)看得太重,國家需要是最重要的。

——錢偉長《身體力行克盡厥責》,《科技日報》1995年6月15日


我沒有專業(yè),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yè)。

——錢偉長《以赤子之心辦興國之學》,《中國教育報》2007年4月30日


曾有不少人問我,作為一個科學家和教育家,作為一個民主黨派人士,貫穿你一生的信念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一切從國家的需要出發(fā)。

——錢偉長《愛我中華,自強不息》,《群言》2004年第10期

耄耋之年仍勤于閱讀、書寫

1946年5月,錢偉長回歸祖國,應聘為清華大學機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教授,從此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1949年后,他還曾擔任清華大學教授、副教務長、教務長、副校長,上海工業(yè)大學校長,暨南大學名譽校長,上海大學校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名譽校長,漳州職業(yè)大學、沙洲工學院的名譽校長,南京理工大學、江蘇工業(yè)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華僑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等職。特別是1956年,他制定規(guī)劃了中國第一次12年科學規(guī)劃,為國家的科技發(fā)展道路傾盡智慧與才能。多年教育生涯中,錢偉長針對中國的教育狀況與發(fā)展,留下了許多醍醐灌頂?shù)恼嬷埔姡@些坦誠之言至今仍予人啟迪、發(fā)人深省。

錢偉長、孔祥瑛夫婦

教育有兩個方面的任務,一個是教,一個是育。教當然是指教書,這個“書”是形象的東西,不能僅僅指教書本;一般的教學,可以沒有書,也能教。育是指以身作則地育人,要做好這些事情,必須團結起來。不團結,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這個隊伍就組織不起來。

——《談教書育人》(1987年),《錢偉長文選》(第三卷),第95頁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剛到上海工業(yè)大學任校長,就提出拆除“四垛墻”。這“四垛墻”是:學校和社會之間的墻,教學和科研之間的墻,各學院各專業(yè)之間的墻,教與學之間的墻。

——錢偉長《論教學與科研關系》,《群言》2003年第10期


大學教育的思想必須改變,不能再像原來那樣希望學生畢業(yè)后在某一專業(yè)范圍內什么都懂,如果照這種思想,讀八年大學也不夠,學校主要教會學生自學能力,將來邊學邊工作,工作到老學到老。

——《科技新發(fā)展對今后各方面的影響》(1984年),《錢偉長文選》(第二卷),第185-186頁


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所學的課程也好、專業(yè)也好,無非是一種載體,通過這個載體來促使大家掌握這種方法。

——錢偉長《以赤子之心辦興國之學》,《中國教育報》2007 年4 月30日

與各國科學家交流

搞自然科學技術的人要懂得一點社會科學;搞社會科學的也要懂一點自然科學,這樣才能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最先進的社會主義國家。

——《20世紀末自然科學發(fā)展總趨勢》(1986年),《錢偉長文選》(第三卷),第4頁


我認為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傳統(tǒng)的學科交割界即將會消除,它們將會結合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知識體系。不同學科之間不再是“隔行如隔山”,而是相互“取長補短”。這種科學的結合,就是世紀之交科學發(fā)展的特點之一。

——錢偉長《學科的融合將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光明日報》1998年6月16日


我們應該重視文史哲經(jīng)濟法律和一些理工科的通才訓練,畢業(yè)生中有很多人在將來并不停留在本專業(yè)的工作上,而是有大量畢業(yè)生是用來充實干部隊伍,和充任各級行政工作的。

——《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1985年),《錢偉長文選》(第二卷),第202-203頁


我們首先要培養(yǎng)一個全面的人,一個愛國主義者,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一個具有文化藝術修養(yǎng)、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擁有學科專業(yè)知識的未來的專門家。

——錢偉長《以赤子之心辦興國之學》,《中國教育報》2007 年4 月30 日

自書履歷表手稿

在科研領域,錢偉長一生所涉之廣、成就之巨,同樣值得后學永遠高山仰止、虔心追慕。他參與創(chuàng)建了北京大學力學系——開創(chuàng)了中國大學里第一個力學專業(yè);招收中國解放后的第一批力學研究生;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彈性力學》專著;開設了中國第一個力學研究班和力學師資培養(yǎng)班,創(chuàng)建上海市應用數(shù)學與力學研究所;與此同時開創(chuàng)了全國現(xiàn)代數(shù)學與力學系列學術會議,開創(chuàng)了理論力學的研究方向和非線性力學的學術方向。他為中國的機械工業(yè)、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軍工事業(yè)建立了不朽的功勛,被人稱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和“應用數(shù)學之父”。他還在漢字宏觀字形編碼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84年,他設計提出的“錢碼”,獲得次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在1987年全國科學大會上獲得銀牌獎。

耄耋之年仍親自為上海大學學子授予校長獎學金,以資鼓勵

錢偉長一生共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包括《應用數(shù)學與力學論文集》等名作共約300余萬字;此外他還擔任5種國際學術刊物的編委和一些國內學術刊物的顧問之職,曾創(chuàng)辦《應用數(shù)學和力學》刊物,采用中英文兩種文字、在國內外發(fā)行。他的著作《變分法及有限元》《廣義變分原理》《穿甲力學》及與人合著的《彈性力學》等書,至今仍是行業(yè)必讀之作。

晚年和孩子們在一起,暢所欲言聊學習

科學家自身要堅持高標準。我認為這個標準至少有三個方面。一是要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科學家要追求科學真理,但是更要愛國、熱愛中華民族,也就是要有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茖W家從事研究,也要講究對社會、國家和民族的貢獻?!茖W家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科學家做研究也應該對社會發(fā)展有真正的推動作用。二是除了自己的專業(yè)外,還要懂一點哲學。哲學很重要,很多學問做深了,都會碰到哲學問題。數(shù)學是這樣,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都是這樣。所以科學家一定要研究一點哲學,要懂哲學。沒有哲學思想的指導,很難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三是要銳意創(chuàng)新。我認為創(chuàng)新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思想的創(chuàng)新,革新某個學科的根本思想;二是方法的創(chuàng)新,包括數(shù)學方法和實驗方法;三是開拓已有思想和方法的新應用領域。不管做什么研究,都應該努力在這三個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

——錢偉長《科學基金對繁榮科學至關重要》,《科學時報》2006年5 月25日


在錢偉長誕辰110周年之際,我們深切緬懷、感慨追憶、重“聆”教誨,奮發(fā)向前。

(原文刊載于《中華英才》半月刊第3-4期)

【責編 李鵬】

李桓英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2-12-02

葉企孫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2-11-19

李四光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2-11-04

24小時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