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龍應(yīng)臺在《孩子你慢慢來》的卷首語中寫道:“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jié):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span>
我想,教育就像春風細雨,潤物無聲地滋養(yǎng)著我們的學生,而我,也想堅守在思政課的講臺上,陪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們慢慢地成長。
以德立身,做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我始終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無論是在課堂上講述法治精神,還是在生活中踐行誠信友善,我都努力成為學生看得見、信得過、學得來的榜樣。教育無小事,德育更是如此,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學生心中播下種子。記得有一年,蔡老師班上的一名學生在元旦送給我一張賀卡,上面寫著:“親愛的政治老師,您嚴謹?shù)淖黠L和負責的態(tài)度是我們的光,愿您乘風破浪,前程似錦!”在感動之余,其實我想說,學生們渴望求知的眼睛何嘗又不是我的光呢!
以法育人,讓法治精神根植于心
道德與法治課不是枯燥的條文背誦,而是生動的價值引領(lǐng)。我堅持將法律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jié)合,通過案例教學、情境模擬、辯論研討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法律背后的公平正義,培養(yǎng)法治思維。我常對學生說:“法律是底線,道德是高線,我們要守住底線,追求高線?!弊尫ㄖ尾辉偈潜涞臈l文,而是學生心中的行為準則與價值認同。
以情化人,用愛心點亮學子心靈
教育是心與心的交流。面對青春期的學生,我始終抱持理解、尊重與耐心。多傾聽他們的困惑,多關(guān)注他們的情緒,多引導他們的選擇。一句鼓勵、一次談心、一個微笑,都可能成為學生走出迷茫的力量。德育工作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溫度。用愛去感化,用心去陪伴,才能真正走進學生內(nèi)心。
張老師班上學生小C曾有一度其他科成績一直很不錯,苦于道法課學習始終摸不著頭腦,著急之余,在張老師的支持下,我每天逮著空閑時間找他談話,給他輔導,時間不負苦心人,在當年的中考中以A分成績考進一中,別提多高興了!
與時俱進,做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變化,道德與法治教育也必須與時俱進。我堅持學習新政策、新理論,關(guān)注社會熱點,更新教學素材,探索融合信息技術(shù)的新型教學模式。我深知,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才能讓課堂更具吸引力,讓教育更具生命力。
道德與法治教育是一項潤物無聲的事業(yè),它沒有轟轟烈烈的成績,卻關(guān)乎學生一生的底色。我們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在為社會的未來奠基。
在未來的教育路上,我將繼續(xù)堅守初心,以德潤心、以法護航,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教師,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編 李媛】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5-01-02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5-07-08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wǎng)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