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對今天的女性和家庭而言,在數智化的眾多選擇中依然面臨著“為什么讀書”“讀什么書”“讀過去的書能不能解決今天的事”等諸多困擾。三位“閱讀大使”用她們的智慧和書單為我們答疑解惑,讓我們的向學之心和春草一樣蓬勃生長,更行、更遠、還生。
蒙曼: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推薦書單:《唐詩三百首》《論語》《顏氏家訓》
蒙曼?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兼)、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作為全國婦聯(lián)親子閱讀大使,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的金牌閱讀推廣人,在推廣閱讀的過程中,我曾遇到過這樣幾個問題。
有學生問:“現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日新月異,我還怎么讀書?”我說,越是科學發(fā)展,技術進步,就越要重視讀書。因為讀書不光能給予人知識,還能幫人感受春花秋月,幫人判斷善惡是非……文天祥為什么能夠做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抉擇?“讀圣賢書”他讀到什么?他讀到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他學到了取義成仁的道理,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可以讓你的情感更加豐富,也可以讓價值觀更加堅定。
還有人問我:“現在沒時間看書,聽書算不算讀書?”我回答“算”,要知道,在人類的童年時代,史詩都是口耳相傳。只要建立起人與書之間的聯(lián)系,就是讀書。只不過,在所有的閱讀方式中,看書最有效果,因為中國的方塊字自帶情感、自帶含義。
有人說:“讀來讀去堅持不下去,也不知道讀得對不對?”我想說,其實加強交流即可解。古人講切磋琢磨,在家可以參與親子閱讀同孩子交流;在單位可以參加專業(yè)閱讀同行交流;在社會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古人說得好,“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有砥礪前行的書友,讀書越讀越有興趣,也越讀越有收效。
女性為什么要讀書?哪怕在古代,女性不允許到社會上工作的時候,讀書也非常重要,因為讀書就明理,明理家庭矛盾就會少一些,處理家事的智慧也會多一些,一個識文斷字的母親也可以更好地承擔起孩子的教育責任。
那今天女性閱讀的意義是什么,聊天狗、ChatGPT,人工智能把很多工作都取代了,這個時候如果你不讀書,被取代的可能性最大。讀書讓你有更豐富的精神和更多的創(chuàng)造力,你的工作可能才不會被取代。這無論對男性還是對女性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今天講女性閱讀很重要,重要在哪兒?第一,你要是想當一個不被取代的人你就得閱讀。第二,一個女性影響三代,所以實際上你讀書的意義又會在你個人意義的基礎上再乘以三。
讀書這件事,不僅要講意義,還要講樂趣。讀書有一種很大的樂趣,讓人展開的樂趣。你本來是擰著的一個花瓣,讀書之后,你綻放了、展開了,就如這句詩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的快樂是什么樣子的呢,好像窗前自然而然地長出了春草。想想看,你的人生是不是需要這樣的一種綻放感?
我們不僅自己要體會為什么讀書,還要告訴孩子為什么。不能只講過程和結果,不講最初的動力,掐頭去尾只剩中間的苦,因為孩子可能比大人更感性,他只有知道為什么要干,并且體會到樂趣,才會主動去讀書。
總結一下,如何形成全民閱讀的濃厚氛圍?我覺得首先在心里解決“我要讀書”的問題,再以自己覺得最合適的方式讀起來,然后在閱讀中結交朋友,也在閱讀中帶動他人。國家現在一直在大力推動全民閱讀,閱讀產品也越來越豐富,我相信有這樣的動力和基礎,再有耕讀傳家、詩禮傳家這樣的好傳統(tǒng),有每個人的參與和推動,一定能夠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陳天竺:閱讀是保持精神自由的最好方式
推薦書單:《梅邊消息:潘向黎讀古詩》《〈紅樓夢〉十二講》《文章自在》
陳天竺?全國人大代表,讀者雜志社副社長、副總編輯
2010年的一天,我收到一封讀者來信,這封信很特別,因為信封上寫著一句話,“我像一朵被遺棄的花”,我的心一動,拆開信才讀了兩段,心里已經十分沉重。信中說:“爸爸媽媽在外打工,我知道他們很辛苦,不敢把我心中的苦告訴他們,奶奶年紀大了,家里還有弟弟,我的成績越來越差,總是被老師批評。我的腿不好,總是被人嫌棄和嘲笑,灰暗的日子看不到盡頭,我就要堅持不住了。只有沉浸在閱讀和文字世界中,我才感到不那么孤獨,我該怎么辦,怎么辦……”
這個在痛苦中掙扎的孩子名叫小雨,是一名正在上初二的留守學生,她從《讀者》雜志中認識了我,鼓起勇氣給我寫了這封信。從信中,我看到她的迷茫與無助,也看到了閱讀給她帶來的生機,我第一時間給她回了信。此后我時常推薦文章給她,并鼓勵她多讀多寫多練,漸漸地她打開了心扉,跟我聊閱讀帶給她的慰藉和溫暖,也聊她的夢想與未來,來信中我看到她的字越來越漂亮,文字表達越來越流暢,她一直喜歡寫作,開始嘗試著給雜志投稿。我們的通信持續(xù)了兩年,上高中后,小雨開朗了很多,我們還通過幾次電話,有一次她說她要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那樣,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去。
現在小雨已經從一所師范大學畢業(yè),成為一名語文老師。她總是說,閱讀讓她的世界從此明亮、豐富起來,小雨的故事讓我見證了閱讀如涓涓溪流,潤物無聲,不僅啟智增慧,而且?guī)Ыo像她一樣生命中暫遇困頓的女性強大的精神力量。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每天都要閱讀大量的文字,書、雜志、報紙,或者網文。一開始,我還有余暇體會文字中的情緒和情感,感受文字傳遞的價值與美,完善自我的知識結構,但時間長了,當我不得不在短時間內讀完大量內容的時候,匆促的節(jié)奏和緊張的情緒逐漸成為我的閱讀常態(tài)。我意識到,這種快速獲取某種信息和價值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了,我把這種習慣稱為職業(yè)閱讀習慣。當別人說“瞧,那人可了不得,一年要閱讀上千萬字呢”,我并沒有絲毫成就感,更多的是慚愧和惶恐。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在我心中,閱讀應該是安靜的,從容的,美好的。我開始嘗試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閱讀時間——在工作日的夜間讀書。那時萬籟俱寂,燈光柔和,只有我和書面面相對,有偶遇故人傾訴衷腸的暢快,有如沐春風、遨游八方的愜意。
閱讀能擦亮我們的認知神經。未擦亮之前,我們的認知常常是混沌的,被蒙蔽的,擦亮之后,我們的認知神經會更敏銳,我們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有情趣、有溫度、善思考的人。
閱讀能撫慰我們的內心世界。人生旅途中,我們難免會沮喪、惶恐,會焦慮、忐忑,可能會面對失落、失意甚至失敗,但閱讀會給我們呈現更為廣闊的世界,因為我們所遇到的,無數人都遇到過,我們一定能從他們身上找到走出困境的勇氣。
閱讀能讓我們的認知升維。通常人的認知維度是淺層的,因此我們很容易被生活中的瑣事影響,會計較,會抱怨,會糾結。閱讀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判斷尺度,我們的價值維度會被閱讀拓展,心胸更加開闊,在細微之處感受美,體驗高質量、深層次的快樂,我們因此更加從容,安靜,清晰。
閱讀如同一場奇妙的旅行,在不斷思考中觀察、體驗和尋找,我們可能遇到那樣一段文字,心靈有所觸動,人生因此不同。不斷思考,才會逐漸形成個人的價值判斷,少一些輕信和盲從,讓我們始終保持一種年輕的求索狀態(tài),所以說閱讀是人保持精神自由的最好方式。
金雪妮:讀科幻書是思維的訓練場
推薦書單:《春天來臨的方式》《她科幻》《中國女性科幻作家經典作品集》
金雪妮?科幻文學翻譯作家,2021年全球華語星云獎最佳翻譯小說銀獎
我們對于《流浪地球》這樣蜚聲海內外的科幻電影巨制自然不陌生,今年初開始,《三體》的諸多改編版本更是把科幻題材推上了風口浪尖。盡管影音媒體似乎成為當代人獲取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我認為讀書這一看似“古板”的活動卻永不過時。
文字擁有影像無法取代的魅力:影像側重直觀、大開大闔,而文字則以留白為觀眾賦予更多發(fā)揮想象、釋放感情的空間;科幻電影呈現的主要是能在一秒鐘內抓住眼球的“工業(yè)奇觀”,文字卻以其內斂與抽象,為哲理、思辨、深刻復雜的情緒表達撐起了一片空間。只有繼續(xù)閱讀,我們才能夠學會去感知視覺刺激之外的幽微表達,學會與抽象共存。
或許很多人會問,在時間被職場、家庭、生活瑣碎分割成細小碎片的當今,閱讀看似不著邊際、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有意義嗎?實際上,科幻小說的意義可見一斑:作為唯一?一種將時態(tài)設立在“未來”的文體,它提供了獨特的場域,讓我們得以跳脫出現實世界的限制,將目光投向時空遙遠的另一端??苹眯≌f中的未來不是空洞的藍圖,而是思維與情感的訓練場。我們只有明白想要怎樣的未來,才能于生活在當下的每一天去積極創(chuàng)造進取。科幻小說并不只是流于娛樂的狂想,更是一劑激活思想、提供警醒的良藥。既然我們都在不可抗拒地邁向未來,那么有這樣一種文體可以幫我們預先做好準備,成為我們在未來浪潮中的錨點,何嘗不是幸運?
此外,當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與科技密不可分,科幻更是連接人類與科技之間不可或缺的橋梁。閱讀科幻不僅可以激發(fā)我們對學習科學、擁抱科技的興趣,更是提供一種可以自由暢想未來的方式,讓每個讀者先是心生憧憬,進而受到啟發(fā)??苹玫囊饬x并不僅是將太空探索、人工智能等膾炙人口的熱點話題普及給讀者,更是帶領讀者去發(fā)散思維,思考科技的內核,以及科技與文明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
如今充滿活力的80后、90后當代科幻作家中,女性作家占據了多于半壁江山的位置。她們寫傳統(tǒng)、寫歷史、寫神話,也寫自己身為家人、愛人與勞動者在當代中國的所思所想。每個人的敘事都具有不可復制的獨特性,共同匯聚成了當代文學交響樂中絢麗繁復的篇章,真正如“春天”一樣生機勃勃、百花齊放。這也不得不讓我們思考:當我們在討論未來的時候,該怎樣借由閱讀和創(chuàng)作科幻,去更好地討論女性的未來?女性創(chuàng)作科幻小說的意義是什么?作為女性創(chuàng)作者,我們能夠帶來怎樣的貢獻、想象怎樣的未來,為我們的社會乃至世界做些什么?
“傳承”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未來的女性讀到當代女性寫下的作品,也能夠以此為鏡,從中找到自己同樣身為女性的獨特體驗;未來的女性科幻作家,也由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藉由過往的女性科幻而開拓思想、磨礪心志,不再為“女孩學不好理科”所困擾。我們寫生育、月經、生活點滴,也寫宇宙、科技、大自然??苹弥凶钪匾囊粋€概念即是時間,作為一個女性創(chuàng)作者,我們留下的每一個腳印,都是繼承自祖母與母親的記憶與力量,亦是在為自己未來的女兒撐起新的天地。因此,女性創(chuàng)作者之間獨特的聯(lián)系,是在經年累月中逐漸變得枝繁葉茂的大樹,亦是后浪撲上沙灘擁抱前浪的勇氣,生生不息。
當下讀者對于科幻的空前關注,讓“科幻感”與“科幻思維”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才能更好地發(fā)揮科幻的作用。不得不說,我們目之所及的中國科幻,依然以男性作家的聲音為主導。一個僅由男性想象的未來,經由閱讀傳給下一代,自然是有失偏頗的。那么,女性視角的科幻,正是我們最需關注與挖掘的,由女性聲音講述自己的故事,閱讀自己的故事,正是通往更美好、更平等的未來的決定性因素。
【責編 李媛】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2023-09-04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3-08-29
新華網2023-08-21
1
勃郁生機 粲然華彩2
黃仁安:道成而上,藝成而下3
閆瓊:匯聚創(chuàng)業(yè)英雄 展現巾幗力量4
鄭希林:當代中國礪金畫開拓者5
在小文章中堅守大情懷——張慶和詩文讀后6
紅色土地的深情謳歌——讀凸凹長篇小說《京西之南》深度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