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亚洲中午字幕乱码,婷婷在线免费观看,日韩天堂网,欧美精品免费一区欧美久久优播,一级毛片www,欧美日韩91,麻豆合集

文化生活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生活 > 正文

韓原林《渡口歸人》對詩意家園的成功建構

《中華英才》半月刊網 作者:田開元 2024-07-10 09:21

書名:《渡口歸人》

作者:韓原林

出版:南海出版公司

版次:2024年1月第1版

定價:68.00元

韓原林《渡口歸人》對詩意家園的成功建構

田開元

一、對詩意家園的建構,是一種探索性寫作

青海省循化縣,位于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被譽為“高原小江南”,是撒拉族的發(fā)祥地,清朝雍正皇帝賜名“循化”,表彰這里的人民遵循王化,愛家愛國。大禹治水是從循化的黃河清水灣積石山開始的,清水灣有積石峽口的阿麻叉黃河古渡,唐蕃古道串起了這里的山水阡陌。傳說,文成公主從甘肅省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的古渡穿越黃河抵達青海省循化縣,再去往吐蕃。

韓原林,撒拉族,青海省循化縣人,高中語文教師兼副校長。青海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魯迅文學院少數民族創(chuàng)作培訓班第二十期學員,魯迅文學院第37屆中青年高研班學員?,F任海東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循化縣作家協(xié)會主席。小說《清水灣的金色沙灘》、詩歌《清水灣:家園的的十二個月》、散文《美麗的清水灣》,曾在循化縣文聯(lián)組織的兩次全國征文比賽中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已有三本詩集,2016年出版《清水灣詩箋》,2017年出版《生命之戀》,2024年出版《渡口歸人》。在近二十年的高中教學生涯里,韓老師又身兼數職,經常深更半夜值班檢查學生宿舍,只能業(yè)余寫詩,他說:“繼《清水灣詩箋》《生命之戀》二本詩集之后,第三部詩集《渡口歸人》即將出版,我想這更有益于教學,讓起早貪黑忙碌的日子更有詩意、更有激情和力量!”在循化文學界,韓慶功、馬明全、韓原林被譽為撒拉族的“三駕馬車”。循化所在的青海,如同一個詩歌蕩漾的海子,不缺詩人。微信公眾號《循化青年文學》上,常有撒拉族詩人的佳作。自從青海2007年舉辦首屆國際詩歌節(jié)以來,每屆詩歌節(jié)成了全世界詩人的節(jié)日。

今年春暖花開的一天,韓原林老師從青海循化給遠在北京的我寄來了他的新書——詩集《渡口歸人》,這是一份來自數千公里之外的厚禮,承載著我與幾位循化朋友的多年友誼。收到快遞,我迫不及待拆開封,洗手擦手之后再捧起書,春意盎然的詩集映入眼簾。封面是“國畫-水墨畫”里大寫意的滿紙春綠,左下方是一個人駕駛一葉小舟,對岸的遠山朦朧在望,籠罩在春雨過后的煙霧之中,右下方有一些青枝綠葉,“渡口歸人”四個字和作者的名字豎排在渡口的上空。封二是作者雋秀的題字和印章,版權頁之后是作者儒雅的近照以及他的簡介,序《尋找時間長河里的自己》的作者是石彥偉,跋《在時間的渡口歸去來兮》的作者是雷子,硬皮的裝幀,210頁的篇幅……

《渡口歸人》收錄128首韓老師創(chuàng)作的自由詩(或“散文詩”),分為九輯:生命冊、舊書箋、鏡中人、煙火味、擺渡人、歸隱客、畫中行、短歌記、掌燈人。這本書體現了作者對現實的物質家園和心中的精神家園的雙重堅守,最終形成一個可以出版的以詩意家園為主題的詩歌文本,讓讀者能借助文字讀出作者的夢想。文學的價值在于圓夢,因為現實是殘缺的,而夢則可以圓一下,來撫慰自己,來滿足讀者。連續(xù)出版三本詩集,用詩歌建構一個文本上足以傳世的詩意家園,這是極為艱苦卻自得其樂的探索性寫作,絕非易事,需要長年累月的苦讀勤寫,需要自渡渡人(自度度人)的漫長修行。

二、對詩意家園的建構,以物質家園為基礎

《遠方》詩云:“炊煙再次升起的時候,你我都老了/遠方只剩家園,一個可以把心安頓的地方。”《由詩抵達清水灣》詩云:“心停留的地方,由詩開始書寫/寫給你的信箋里畫上水畫上山,寄給千里之外/這是你我生死的地方?!薄蛇@些簡單明白的文字,可以看出渡口那邊的家園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不僅安頓身心,還干系生死。

渡口那邊的物質家園,是孕育精神家園的沃土,哺育著作者成為一個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詩人。詩人往往從小處落筆,在一首首短詩之中積蓄著一座座火山般的深情,毫不做作,隨心而發(fā),所以他的不少文筆雖不華麗卻頗耐咀嚼,散發(fā)著老百姓過日子的煙火氣。詩人的目光所及,是生活中的飲食起居和瑣碎片段,是作者故鄉(xiāng)或者他鄉(xiāng)的尋常物事,比如葡萄架、小努爾、麥子、雪域、清水灣、駱駝泉、梅花、老豆腐、烤狗魚、麥仁飯、銅火鍋、雜糧餅、線辣椒、擺渡人、掌燈人、手抓羊肉尕面片、蓋碗茶、羌笛、芍藥居地鐵站、祈年殿、寬窄巷子、青巖古鎮(zhèn)、玉珠峰、八百里秦川、黃果樹瀑布、煙雨樓、長城、烏篷船、北京落日、西藏牦?!?/span>

韓老師從這些很具體(具象)的物事入手,不厭其煩地采擷生活中的一個個亮點,來寫著他心目中(抽象)的詩意家園。請看他的詩作:“葡萄架下/蓋碗茶里溢清香/手抓羊肉端上桌/你說:席上坐的都是親人?!薄抖煽跉w人》濃墨重彩的這種溫馨場景,多年前我在循化親身經歷過,所以讀來十分親切。2018年,筆者在撒拉族大哥達悟德的關照下,首次從內地奔赴青海省循化縣,九天旅程寫了包括《九問黃河》在內的九篇禮贊循化的小詩。在此期間,達悟德大哥帶領我結交了幾位循化朋友,包括《渡口歸人》的作者韓原林老師。達悟德大哥的文學審美非常高,他常常一邊開車一邊與我分享他對車載音響里的歌詞的獨到見解,還培養(yǎng)了一個很有文學天分也熱愛寫作的女兒。再后來,達悟德大哥又給我寄來了循化作家韓慶功老師的散文集《故鄉(xiāng)在哪里》和《邊緣上的思考》、長篇小說《黃河從這里拐彎》。如今,又收到韓原林老師的《渡口歸人》,睹物思人,心潮起伏。

撲面而來的鄉(xiāng)土氣息,是《渡口歸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最有趣的例子,便是與本書同題的一首詩《渡口歸人》:“我喜歡極了那水墨畫里渡口的意境/此刻,他在渡船上/拾起一片黃昏/裝進衣兜。/他把買土豆的錢數了數/撫摸買給妻子的一塊小鏡/子又把給女兒的小物件/一件件理了一遍/他從倒映在水里的山頭上/看到自己的家/和站在土坡/等待自己回來的三個孩子/他們/看他行走/看他渡河/看他上山坡/看他走進村莊/看他融入炊煙升起的黃昏/看他的燈火和自己一起融入夜色/……/世界只剩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想想自己的事/干凈的底色里/鋪開的人生像一條河流/也像一棵樹。/一樹杏花在屋檐/傾盡全力/像極了渡口歸人/怒放的生命?!薄卩l(xiāng)土氣息里,有撒拉人的勤懇厚道,有撒拉漢子對妻兒的愛,有他們眼中的鄉(xiāng)野之美,有他們燦爛的生命……讀者從這些文字里讀到的,是一個活態(tài)的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的結晶體——詩意家園。物質家園或許會荒廢,精神家園或許會淡忘,唯有形成文本的“詩意家園”足以傳世,甚至以此為精神支柱重建家園。誰都喜歡一個念家顧家勤儉持家又不忘從渡口歸來的人,《渡口歸人》的作者就是這樣的人。古話說“窮不丟豬,富不丟書”,以及春聯(lián)“詩書傳家遠;耕讀繼世長”,都在講能承載“詩意家園”的載體——書籍的重要性?!抖煽跉w人》值得珍藏,或擺上書桌,或放在床頭,既養(yǎng)眼,又宜家。

身為中國人,作者并不只是熱愛家鄉(xiāng)循化,也深愛大中華,他游走在祖國各地,詩興多發(fā),一路點贊。不管身處何方,作者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把生養(yǎng)他的物質家園這個鄉(xiāng)愁的載體深深惦念,書寫自己遠走他鄉(xiāng)時的濃濃鄉(xiāng)愁。正是這份鄉(xiāng)愁,讓他遠行再久,終究要回到“渡口”,做一個念家顧家的“歸人”。因為,他有情有義,他不忘本,他有根?!毒┏悄徊肌吩娫疲骸拔覍⒁簧钠v放入黃昏/又做一回異鄉(xiāng)人/把黃河之岸的煙火,融進城市的背景里/親切,卻也迷茫。/把清水灣和村莊作為幕布/掛在京城落日之后的夜色里/在如花開落的燈火中/大聲念出故鄉(xiāng)的名字?!薄堕L城上》詩云:“山野黃了幾分/鷹把視線引入天際/沿著臺階走上去/走進久遠。/我撥通了愛人的電話/她病了,呼吸微弱/我把想說的都忘了,把長城也忘了/世界只剩她,孤身一人?!薄陡咛幍纳侥稀愤@首詩,寫作者雖在西藏卻惦記循化:“讓我的心/飄過萬水千山/抵達駱駝泉邊的家園/從先祖手中接過火把/行走在奧土斯山下?!?/span>

作者擅寫短詩,往往用不多的文字寫出一種濃情厚意,或者讓人過目不忘的意境。比如,《藥》是一首五句三十字的短詩,卻寫得情深意長:“我病得不輕/我用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的雪/治愈自己/故鄉(xiāng)是那么遠/也那么近。”——這個“故鄉(xiāng)的雪”,讓人回想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故鄉(xiāng)的云》,惆悵不已。又比如,《芍藥居地鐵站》一下子把讀者放在了北京和青海之間來回穿梭,僅僅一百個字,卻寫出了游子那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與無助,請看原詩:“我忘記了自己之后忘記了世界/我傻愣愣地看著人/列車開走一輛又一輛/——母親病了/我記不起向東還是向西的站牌/老家的一場雪/下在我身上?!薄肚帻埮P雪》詩云“磁盤是白的,女人的衣裙也是白的/她的詩意絕非是一場雪/她那么干凈”,寫出了一個撒拉漢子對優(yōu)秀異性的由衷贊美,寥寥數語,直抵心扉。

三、對詩意家園的建構,用純正的漢語書寫

《渡口歸人》用純正的中華民族通用語漢字來書寫作者心目中的詩意家園,渡口那邊的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在這種書寫里得到了提煉、整合和升華,最終形成一個以詩意家園為主題的詩歌文本。作者懷著一顆既感恩又敬重的紅心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無邊沃野里默默自學,如同一個虔誠的朝圣者,從《詩經》里汲取養(yǎng)料,在唐詩宋詞中尋找感悟,但他的文字絕不是這些東西簡簡單單的復制粘貼,而是把它們注入自己的血液然后用自己的話寫出來。這是一種勇氣,一種既堅守傳統(tǒng)又敢于自我革新的勇氣。

詩意家園,是一種藝術化的意境,來自現實,但又超越現實,是詩人用極具個性化的詩歌表達一種自我辨識度極高的精神追求。一個民族最高貴的語言是詩歌,作者在三本詩集里用詩歌這種高貴的語言去塑造他心目中的詩意家園,他對詩意家園的書寫是高貴而雅潔的,是一種敬天敬人、自律自強的獨立建構。通過文本,讀者可以看出詩人如同清水灣古渡邊的積石山一樣實誠而厚重,因為他寫出了中華兒女追求的真善美,直言直語,卻干干凈凈,是奔著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而去的。古人所謂“詩言志”,正是此意。《渡口歸人》里面,有對故土家園的禮贊,有對父母的孝心,有對愛人的忠貞,有大家庭的和睦相處,有對唐詩宋詞的化用,有對江南水鄉(xiāng)和萬里長城的贊美。如果不是一個勤于農耕的人,怎會把農村生活寫得那么真切動人?如果不是一個熱愛中華的學習者,怎會把漢字掌握得比很多內地作者還熟練?如果不是一個顧家念家的男子漢,他的詩集怎會贏得一位女讀者的共鳴?……所以,詩集《渡口歸人》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對讀者具有教育意義。在《詩經》問世之前的兩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通過詩詞來教育子孫的“詩教”傳統(tǒng)。詩教育人,這種中華優(yōu)秀教育傳統(tǒng)通過韓老師純正的漢語在詩集《渡口歸人》里得到了很好的弘揚。

《渡口歸人》側重于對日常生活的直抒胸臆的白描式寫法,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順溜的韻腳,沒有字數的鐐銬,沒有排版的做作,沒有自賞的矯情,沒有頹廢的庸俗,只有雖然通俗但不粗鄙的文字,只有粗中有細的提煉,只有蒙太奇式的特寫。作者用一種細膩而內斂、粗獷而直白的個性化語言,把物質家園與精神家園澆鑄成一個詩歌化的文本,來構建他心目中的詩意家園。《葡萄架下》詩云:“手攜牧鞭/唱牧歌/趕羊群/和您一起走進黃昏。”——這種具有電影蒙太奇鏡頭剪輯效果的生活場景特寫,在詩集里有很多,讓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白描文字一下子豐滿起來,有血有肉,十分鮮活。這種細節(jié)捕捉,需要作者平時以藝術的眼光去發(fā)現美,再用文字把它寫出來,實屬不易。所以,作者在后記里講道:“感恩自己擁有一雙在凡常中發(fā)現美的眼睛?!?/span>

四、對詩意家園的建構,以珍惜傳統(tǒng)為基調

渡口那邊的物質家園在這個地球村時代急劇變化,或者皆大歡喜,或者令人惆悵。在急速進步的現代社會,從前賴以渡河的船舶索道等工具也被橋梁所取代,或者道路繞開古渡,僅僅留下古渡遺址和古渡傳說。作者很想用他的筆墨沒有遺漏地記下渡口對岸的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的原汁原味,這是《渡口歸人》的基調,因為把這種原汁原味匯聚起來便是一個部族的傳統(tǒng),傳統(tǒng)便是人心所向,人心所向便是中華大道。從形式,到內容,《渡口歸人》都展現了作者對傳統(tǒng)的珍惜,折射了中華美德在青海循化千家萬戶的世代相傳。世界太大,變化太快,唯有富有個性化但又不丟失傳統(tǒng)的作品才可能長長久久。

韓老師的家鄉(xiāng)循化是中國傳統(tǒng)家園的縮影,由于地處偏遠、條件艱苦至今尚未被全球化浪潮所裹挾;因此,以循化為主要地點而寫出的《渡口歸人》堪稱中國傳統(tǒng)家園在當代社會的活化石,對于人口僅有十多萬的撒拉族而言,這樣的家園很容易被外界所同化甚至污染,如何及時地原汁原味記載這個家園,再正式出版以便傳之后世,就成了當地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所以,不難理解為何韓老師試圖用他的一支筆書寫盡撒拉人家園的方方面面,比如淳樸的民風,以及他們的語言。《那年春天,我們這一家子》是詩集《渡口歸人》里的一首長詩,從“我”到兒子、女兒、妻、父親、母親,逐一寫來,儼然《史記》的列傳,既有天倫之樂,更有精氣神的家族傳承。《口弦里的愛》詩云:“我聽到的旋律中/你是羞澀的阿麗瑪/一句情話里羞紅了臉/低頭/忸怩不安,卻把彼此/裝進心里?!薄端倪h方》詩云:“阿麗瑪一樣的女人/噙著淚水替我拉開門/看我走出家門/看我下樓梯/看我揮手/看我消失在巷口。/那一瞬間/她的世界只剩一個人/在淚光里沿著痛向遠/看我行走的荒原/她的遠方/裝著我的另一個世界?!薄獌墒自娎锏摹鞍Ⅺ惉敗?,是撒拉語的音譯,指一種類似車厘子的小蘋果,因其花果都很討人喜歡,常用以比喻美麗可愛的撒拉女子。短詩《小努爾》,作者以擬人的手法將光明比喻為藍色眼睛的姑娘:“他拉住十月的裙角/回頭看我們/于是我們有理由伸手撫摸/——那藍色的眼睛/——那起伏的胸脯/——那艷麗的裙帶/他止于羞澀/我們在黃昏中才拾起自己。”舶來詞“努爾”,本指光明?;蛟S在作者看來,最圣潔的并非山頂的雪,而是垂愛人間的光。

渡口那邊的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是孕育傳統(tǒng)的地方。渡口那邊住著老百姓,他們是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的開創(chuàng)者、建設者、傳承者。有位文友說,與百姓共情,其情最高尚。《渡口歸人》肩負著用詩歌教化世人的使命,因此可以把這本書理解為自渡渡人(自度度人)的一個“渡口”。以《人生歸途》這首詩為例,詮釋這個“渡”字:“從心底流出的河流里渡自己/每一個渡口的風里都有開花的樹/深愛他的人,在黑夜/為他點燃一盞燈。”再比如:“擺渡人拉低了帽檐,一場雨/就要下來了/他要趕在一場風前,渡向彼岸/他在等一個人/水灣的濤聲低低地壓過來,又回轉而去/那鳥兒來回穿梭在雨中,在汪洋里/俯沖,奮起,向遠/他還沒有來/夜幕扯下來/他像擺渡人放飛的鳥,在云雨路上卻不見蹤影/他得等/一聲吆喝里起程。”——世代居住于黃河兩岸的撒拉漢子,擅長用羊皮筏子渡河,抗戰(zhàn)時他們用羊皮筏子幫助國家運送汽油,蘭州重慶跑來回。《掌燈人》這首詩提到的“黃河浪尖的筏子客”,就指撒拉族的弄潮兒。

韓老師的文字,不張揚,不浮躁,不俗氣,許多地方隱隱然有一種建功立業(yè)展雄才的豪邁,也在不少詩篇里寫出了一個撒拉漢子的柔情,這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在一個大西北漢子身上的自然流露,字里行間深藏著硬朗健壯的文人風骨。這種文人風骨主導下的多年寫作,必然是作者對詩意家園的主動建構、自我建構、不懈建構,沉淀著作者平凡而干凈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與中華文明的主旋律是合拍的。所以,韓原林《渡口歸人》對詩意家園的建構是成功的,但他絕不就此封筆,他的根扎得很深,他還年輕,又很努力。

五、對詩意家園的建構,以中華大道為靈魂

千萬年來,渡口是人們借助船舶索道等工具跨越兩岸的捷徑。渡口在哪里,渡口為何會讓人歸來,誰從渡口歸來,渡口的對岸對這個人到底有什么吸引力……這是很有詩意的書名,未讀正文,便生遐想?!抖煽跉w人》里的這個渡口,是不是清水灣古渡,或者是循化公伯峽的古河津渡,或者其它渡口,都不重要,也勿需實證,對于詩人而言,應該是泛指人世間的渡口,那是通往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的必經之路,是作者心目中的詩意家園的文學象征?!抖煽跉w人》書名里這種泛指意義上的渡口,其實是一種文學象征。象征給讀者提供了一個激發(fā)想象的媒介,讀者不同則感悟各異,甚至不同的年齡、情境的讀后感也不盡相同。作者通過詩集《渡口歸人》為“渡口”這個文學象征的中國式塑造添磚加瓦,強化了“黃河”這條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文學意象,體現了一個身在大西北的詩人對中華民族通用語漢字的熟練應用,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宏大背景,在不知不覺之中扎根于古老的中華大道。

渡口那邊有生養(yǎng)作者的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那是祖先開拓的基業(yè),那是作者生命的起點。渡口的真正價值在于有人從此渡河,抵達彼岸,回歸家園,安寧身心。有人歸來的渡口才有生命力,說明渡口那邊的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還在生生不息,而不是淪為荒無人煙的廢棄村落?!抖煽跉w人》對當今中國的文化復興和鄉(xiāng)村振興,頗有啟示。比如,《銅火鍋》詩云:“將那山水入味/將那風雨入味/將那麥地和果蔬入味/將那陽光入味/讓親情和心中的愛入味/我們的火,熬過苦難,燃燒過夢想/土炕上圍坐的親人/在人世間品嘗這一切/在二十四節(jié)氣里找到忙碌的自己/那樣子幸福極了?!薄髡咭苍阅承┚唧w的節(jié)氣為題寫詩,而這二十四節(jié)氣不正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嗎?不獨中原的漢族有,大西北的撒拉族也有,指導著人們的生產生活,一句“在二十四節(jié)氣里找到忙碌的自己/那樣子幸福極了”寫出了中華兒女的智慧、勤勞和知足,正是這些具體的并且廣泛分布于神州大地的文化事項夯實了中華大一統(tǒng)的基礎,促進了中華一家親;可見,二十四節(jié)氣在2016年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是有群眾基礎的,早已融入中華兒女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潛意識。

只有干凈的靈魂,才能寫出干凈的文字,經得起考驗??追蜃诱f,禮失求諸野。一些內地作家,寫一些褻瀆天道、悖逆人倫、欺師滅祖的骯臟文字,或者用似是而非、吊兒郎當的假大空文字誤導人。韓原林《渡口歸人》,卻主動參與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自覺地響應時代主旋律。這是一種文化覺悟,昭示了中華大道綿延千萬年的親和力、凝聚力、向心力。就此而言,《渡口歸人》對詩意家園的建構是以中華大道為靈魂的?!抖煽跉w人》告訴我,中華大道蘊藏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里,文化復興得靠中國人來完成。讀此書,你會了解循化的風俗人情,希望按圖索驥,文旅一番。讀此書,你會驚嘆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的中華文學傳統(tǒng)竟然也如此深刻地影響著祖國大西北的作者。讀此書,你會明白在內地諸省極其罕見的幾世同堂大家庭,為何在祖國西部的青海循化依舊盛行。讀此書,如同一位憨厚樸實的撒拉漢子在清水灣古渡岸畔的農家暖炕上與你促膝長談,接受幸存于大西北鄉(xiāng)野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滋養(yǎng)。讀此書,你會贊嘆一個喝黃河水長大的撒拉漢子在不經意間用超邁的情懷抒發(fā)著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

                                                   2024年7月3日,北京

作者簡介:田開元,本名田波,四川旺蒼人,研究方向為傳統(tǒng)文化,實踐方向為文化產業(yè),代表作《春節(jié)考源》。中國民俗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全國高校非遺教師培訓班多屆學員,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專業(yè)委員會員,自媒體《華學論壇》主編。曾任《清風》雜志記者,現為綿陽師范學院特聘教授、學術集刊《藏舞蹈學》編委、半月刊《中華英才》撰稿人。

文章來源:田開元||韓原林《渡口歸人》對詩意家園的成功建構  https://mp.weixin.qq.com/s/h3I9ZwqXdHRW-V41nC45ew;原創(chuàng) 田開元 循化青年文學 2024年07月09日

【讀者留言】

讀者【雨海云煙】,2024.7.9說:田老師作為一名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者,無疑對各種傳統(tǒng)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尤其對韓原林老師的《渡口歸人》也做了詳細的品讀,從各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使讀者更容易領悟《渡口歸人》其中包含的內容,拜讀后也深有感觸,受教了。

讀者【上善若水】,2024.7.9說:田開元無疑是優(yōu)秀的評論家,有獨到的發(fā)現,評論內容豐富、見解深刻,對韓原林《渡口歸人》的分析全面且精準。

作者以清晰的脈絡和細膩的筆觸,深入探討了詩集對詩意家園的建構。從對詩意家園建構的探索性寫作的論述,到以物質家園為基礎的詩意呈現,層層遞進,邏輯嚴密。

在闡述過程中,結合了韓原林的個人經歷、地域文化背景以及詩作中的具體內容,使評論既有宏觀的理論框架,又有微觀的文本分析,增強了評論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通過對具體詩作的引用和解讀,如《遠方》《由詩抵達清水灣》等,生動展現了詩人對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的深情描繪,讓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詩集所蘊含的鄉(xiāng)土氣息和人文情懷。

同時,作者還將作品置于更廣闊的文化語境中,如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詩書傳家”的重視相聯(lián)系,凸顯了作品的價值和意義。總之,這篇評論兼具學術性和文學性,是對《渡口歸人》的一次精彩解讀,為讀者理解這部詩集提供了有益的引導和啟發(fā)。

讀者【粥一】,2024.7.9說:田開元老師的評論中關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方面的論述特別有意義,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文化認同與傳承:通過強調韓原林詩集《渡口歸人》中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文章指出了文化在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中的核心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通過文學作品的傳播和影響,促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從而在更深層次上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礎;二是時代精神與價值引領:文中提到韓原林的詩集不僅繼承了傳統(tǒng),還體現了時代精神,這表明文學作品在反映時代變遷、引領社會價值觀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三是鄉(xiāng)村振興與文化自信:韓原林的作品展現了循化縣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這不僅是對地方文化的自信展示,也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了文化支撐。

田老師在評論中關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論述,是新的發(fā)現,也充分肯定了作者創(chuàng)作的精神動力。

讀者【追夢人2024】,2024.7.9說:這篇評論深入分析了韓原林詩集《渡口歸人》對詩意家園建構的成功之處,以及這種建構對于當代社會的價值和啟示。很有其現實意義:1.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評論指出,韓原林在創(chuàng)作中既吸收了中國古典詩歌的營養(yǎng),又進行了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這種對傳統(tǒng)的尊重與創(chuàng)新的勇氣對于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2.鄉(xiāng)土情懷與身份認同:詩集《渡口歸人》通過對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的描繪,展現了深厚的鄉(xiāng)土情懷和對民族身份的認同。在全球化背景下,這種對本土文化和身份的關注提醒人們保護和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同時也促進了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理解。3.詩意生活的倡導:通過對日常生活細節(jié)的描寫,傳達了一種詩意生活的理念。在快節(jié)奏和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這種倡導有助于引導人們放慢腳步,關注生活中的美好,提升生活的質量。

評論中提到的詩句“炊煙再次升起的時候,你我都老了/遠方只剩家園,一個可以把心安頓的地方?!辈粌H表達了詩人對家園的深情,也觸動了讀者對家庭、歸屬感的共鳴。在現代社會,許多人為了工作和生活奔波在外,這樣的詩句能夠喚起人們對家的思念和對簡單生活的向往,從而在現實生活中尋求心靈的慰藉和平衡。 

讀者【塔伊夫】,2024.7.9說:“用詩歌建構一個文本上足以傳世的詩意家園,這是極為艱苦卻自得其樂的探索性寫作,絕非易事,需要長年累月的苦讀勤寫。”——詩歌作品內容很棒,評論也別具一格。

讀者【追夢人2024】,2024.7.9又說:田開元老師的評論特別讓人感興趣,韓原林老師的詩集《渡口歸人》被認為是以中華大道為靈魂的體現,我覺得很有道理。中華大道在這里指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哲學思想、道德觀念和審美風格等構成的文化內核。《渡口歸人》通過詩歌這一文學形式,展現了作者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傳承。詩集中的詩歌不僅僅是對個人情感和家鄉(xiāng)風光的描寫,它們還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考。例如,詩歌中提到的“渡口”不僅是物理上的河流渡口,更是心靈歸宿和文化傳承的象征。通過對渡口的描繪,作者傳達了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園的眷戀和對中華文化精神的尊崇。此外,詩集中的詩歌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直抒胸臆和白描式寫法,展現了中華人民的生活哲學和價值觀。這些詩歌反映了作者對傳統(tǒng)的尊重和對現代社會變遷中保持文化本色的渴望。通過詩歌,韓原林表達了對家庭、親情、愛情以及對自然和社會的深刻感悟,這些都是中華大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偟膩碚f,《渡口歸人》通過詩歌這一藝術形式,成功地將中華大道的靈魂融入到作品中,使得讀者能夠在品味詩歌的同時,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和永恒魅力。

【責編 丁鵬】

24小時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