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55年,蕭華被授予上將軍銜
”每當我想起他充滿朝氣的音容笑貌,仿佛就是昨天的事,使人難忘,使人懷念……”
這是建黨90周年時,蕭華夫人王新蘭為《蕭華畫傳》撰寫悼念文章時的深情流露。蕭華是開國上將,夫人王新蘭是開國上校,她11歲參加長征,是長征中最小的女紅軍,這個“六星之家”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作出了非凡貢獻。
1952年8月,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舉行全軍第一屆體育運動大會,蕭華與毛澤東在一起
蕭華一生傳奇,功勛赫赫。年僅13歲便任少共興國縣委書記,組織才能深得毛澤東稱贊;14歲參軍、入黨,能文能武,堪稱全才; 17歲任少共國際師政治委員,如此年齡擔任師級政委,紅軍歷史上并無先例;22歲成為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是赫赫有名的“娃娃司令”,其以文韜武略策反高樹勛,使其成為國民黨第一位率部起義的高級將領;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受命率部進軍東北,為鞏固東北根據(jù)地立下汗馬功勞;39歲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是迄今為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將。
新中國成立后,作為我軍文化事業(yè)的開拓者,蕭華在部隊許多文化機構的創(chuàng)建方面,均傾注大量心血,親手創(chuàng)辦《政治工作通訊》《政治工作資料》《八一雜志》,親自主抓《解放軍畫報》《解放軍文藝》《解放軍歌曲》等雜志的創(chuàng)刊和出版工作,參與總政治部文工團和八一體工大隊的選址籌建事宜,親自主持京西賓館、軍事博物館等單位的組織籌建工作……
1958年,蕭華與周恩來一起在十三陵水庫工地
可以說,蕭華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黨的事業(yè)。病重之時,依然思考著機構改革的相關設想,即使無力伏案執(zhí)筆,也堅持請身邊工作人員記錄口述內容,最終得以向黨中央呈報了由其親自簽名的、長達6000余字的匯報信。彌留之際,他還惦記著即將召開的全國黨代表會議,并用極其微弱的聲音斷斷續(xù)續(xù)地講,“這么多年,是黨把我培養(yǎng)大的,可我為黨和人民做的事太少、太少……我對改革是充滿信心的……不管有多少困難,我們的改革一定會成功……”
1985年8月12日8時15分,蕭華病逝,享年69歲。
“千錘百煉不怕難,革命理想高于天”,蕭華精心創(chuàng)作的《長征組歌》中的兩句歌詞,正是其畢生為黨和人民事業(yè)奮斗不息的真實寫照。
黨的二十大開幕式上,一個特別的環(huán)節(jié)是為已故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這是一種緬懷和銘記,更寄予著傳承和發(fā)展。在此,我們借報道蕭華上將的契機,也以寥寥文字傳遞信心和信念,以期不斷為先輩們所盼望向往,并為之奮斗的國家,汲取勇毅前行的力量!
心懷報國志——“為天下勞苦大眾的新生活奮斗一生”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被譽為“革命烈士第一縣”,興國烈士占全國烈士總數(shù)的1/60,幾乎家家有烈士,毛澤東稱興國縣為“模范興國”,1916年1月21日,蕭華便出生在這里一個貧苦的泥瓦匠家庭。
蕭華的父母均為早期共產(chǎn)黨員,當時他的家里就是中共興國縣地下黨組織的交通站。受家庭影響,少年時代的蕭華便積極投身革命,經(jīng)常擔任送信任務,他善察言觀色,也會隨機應變,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1981年,蕭華陪同鄧小平視察西北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多少民族英靈曾為國家的興盛以身報國,血沃中華,將來的我要以這些英烈為師,獻身革命,為天下勞苦大眾的新生活奮斗一生……”
這是11歲的蕭華在作文《將來的我》中所寫,時任赤墈小學校長的蕭以儒看后激動不已,一度批下“奇志可佳,后生可畏”8個字。看得出,少年蕭華便已展現(xiàn)出了強烈的報國之志。
1929年1月,敵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第三次“圍剿”,毛澤東和朱德帶領紅四軍向贛南進軍,4月到達興國。蕭華參加了毛澤東親自主持舉辦的土地革命干部培訓班,隨后被推舉為少年共產(chǎn)黨興國縣委書記。僅一年多時間,蕭華便將幾十人的團員發(fā)展到1000多人,并組織起少年先鋒隊。毛澤東兩次到興國,先后6次找蕭華單獨談話,蕭華的聰明過人,口筆兩利,令其甚為喜愛,有一次竟高興地唱起:“興國出了個小娃娃,他的名字叫蕭華,唉唉呦……”毛澤東離開不久后,便將蕭華調入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工作。
參加紅軍的前夜,蕭華徹夜難眠,因不忍看到父母傷心的淚水,他留下一張告別字條,天不亮便悄悄離家上路,誰知這一別,竟成永訣。
直到全國解放后,他才知悉父母、兩位叔叔、祖母等親人均在與國民黨的斗爭中壯烈犧牲。特別是母親嚴招勝,一直堅持游擊戰(zhàn)斗,后來部隊被打散,她便在山里和敵人周旋,面對敵人的瘋狂搜山和封鎖,她至死不肯出山投降,最終犧牲在深山密林里。
1956年蕭華回到故鄉(xiāng),一度寫下《哭嚴招勝同志》的詩篇,祭奠偉大的母親。滿門忠烈的蕭家,亦成為“熱血灑漣江,浩氣貫長空”的典范之家。
深耕政工路——“政治工作者要以身作則”
蕭華出色的組織才能,在進入紅軍隊伍后表現(xiàn)的更為突出。毛澤東交給他的重要任務是組建紅四軍的共青團組織,他不負眾望,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建起紅四軍青年團組織,此后,他參加中央蘇區(qū)歷次反“圍剿”戰(zhàn)爭、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屢建奇功,為中國革命立下汗馬功勞。
1979年10月,蕭華回到43年前到過的老區(qū)甘肅早勝鎮(zhèn),看望老區(qū)父老鄉(xiāng)親
蕭華是我軍公認的杰出政治工作干部,從兒童團團長,到紅四軍青年委員、野戰(zhàn)軍政委,再到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群眾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為貫穿其軍旅生涯的一根紅線。
兒子蕭云還記得,上中學時,他曾問父親怎樣做政治工作,蕭華回答:“最重要的一條是政治工作者本人的以身作則?!彼绱苏f,更如此做。作為師級干部,他配有馬匹,可他總是將馬留給傷病員使用。一次露宿山林,他把棉被讓給干事王宗槐,自己在寒風中凍了一夜;過草地時,他把僅剩的青稞給了警衛(wèi)員吳宗漢,自己卻去挖野菜吃,還騙吳宗漢說“到司令部去‘打游擊’”。如此的犧牲精神,讓戰(zhàn)士們感動不已。
雖是政工干部,但在戰(zhàn)斗中,蕭華總是帶頭沖鋒。強渡大渡河后,他率部向石門坎發(fā)起猛攻,由于久攻不下,紅軍出現(xiàn)很大傷亡,士氣低落。為扭轉不利局勢,他不顧自身安危,一躍而起,高呼:“共產(chǎn)黨員們,跟我上!”此時,一顆手榴彈在距離其5米的地方爆炸,可他繼續(xù)高喊口號一路沖鋒,正是在他的帶領下,戰(zhàn)士們緊隨而上、奮力拼殺,最終占領石門坎。如此的不懼生死,令戰(zhàn)士們敬仰欽佩。
宣傳鼓動是政治工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何點燃戰(zhàn)士們心中的熱情,如何用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宣傳,是他時常思考的。
過草地時,警衛(wèi)排一個班長犧牲,戰(zhàn)士們陷入悲痛之中,蕭華便給大家講“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故事,戰(zhàn)士們想著林沖遭逢大難依然順利脫險的場景,漸漸打開心結,胸中多了股豪情。他還經(jīng)常根據(jù)任務,將自然常識和戰(zhàn)術知識融入宣傳,比如,過夾金山時,他根據(jù)調查總結出“上山后,不能抬頭四下張望,防止暈眩”等三條措施,在全軍推廣,減少了惡劣自然條件帶來的非戰(zhàn)斗減員。過草地前,他到連隊教唱《打騎兵歌》,讓戰(zhàn)士學習對付騎兵的經(jīng)驗方法。他宣傳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贏得了戰(zhàn)士們的極高信賴。
因勢利導巧做統(tǒng)戰(zhàn)工作,也是蕭華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寶之一。搶渡大渡河前,紅軍需要經(jīng)過大涼山彝族地區(qū),由于歷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閡,彝族群眾不準漢人部隊進入。蕭華深入調查當?shù)孛癖姷娘L俗習慣,根據(jù)彝族人十分重視“義氣”的特點,代表司令員劉伯承提議與彝族群眾首領小葉丹結為兄弟,并送上一批槍支作為禮物,最終促成了著名的“彝海結盟”,這也為紅軍部隊順利北上爭取了寶貴時間。
新中國成立后,蕭華仍在不斷實踐中總結政治工作方法,并參與創(chuàng)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參與制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其政治工作思想與實踐,時至今日,依然是我軍做好政治工作的重要參考。
傾情寫長征——“我寫《長征組歌》不知掉了多少眼淚”
《長征組歌》是流傳了半個世紀的紅色經(jīng)典,是意義非凡的音樂黨課。你很難想象,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竟是蕭華病重期間夜以繼日完成的。
1964年4月,得了嚴重肝炎的蕭華,不得不放下工作,由夫人王新蘭陪同到杭州療養(yǎng)。當時正值紀念紅軍長征30周年活動前夕,蕭華受邀撰寫有關長征的作品,這也讓他借此契機開始創(chuàng)作《長征組歌》,這是其多年夙愿,只因工作繁忙始終未能成行。
1955年,蕭華和夫人王新蘭
18歲帶領少共國際師踏上萬里長征路,一路闖關奪隘,在那場由死向生的偉大遷徙中,蕭華有著太多的記憶。一次次回憶著艱苦卓絕的長征和犧牲的無數(shù)戰(zhàn)友,他夜不能寐,常常爬起來奮筆疾書,有些段落,如告別、進遵義、過雪山草地、報喜等,更是邊流淚邊創(chuàng)作。被蕭華淚水浸濕的頁頁稿紙,又會留下王新蘭的新淚痕,這是蕭華從心底流淌出來的嘔心瀝血之作,更是他們夫婦二人親歷長征的真實寫照。
在創(chuàng)作《長征組歌》的過程中,蕭華的轉氨酶升高了四次,最終歷時半年,完成12首組歌的創(chuàng)作,并借用毛澤東詩詞《七律·長征》中的第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作為總標題。完稿后,周恩來總理第一時間仔細閱讀并打電話給蕭華:“你為黨、為國家、為人民、為子孫后代做了件大好事,我謝謝你!”
《長征組歌》被譜曲后,于1965年八一建軍節(jié)首演,引起極大震動。周恩來總理生前曾17次觀看《長征組歌》,并能一字不漏地唱下全部歌詞,甚至在生命彌留之際,用微弱的聲音哼著《長征組歌》中“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慢慢合上雙眼?!堕L征組歌》也是蕭華后半生的情懷,1985年8月,他病重和彌留之際,還和子女、夫人一起哼唱《長征組歌》。可以說,其意義早已超越了音樂和詩詞本身,成為時代精神的最強音。
1965年春,蕭華夫婦與5個子女在上海合影
1981年,時任蘭州軍區(qū)第一政委的蕭華在工作之余盡享天倫之樂,與外孫逗逗和外孫女肖肖親親熱熱
精神是永遠向上的火焰,也是支撐一個人在困境和逆境中堅守信念的根本,在蕭華的身上,始終激蕩的雄心和立國強軍的熱切,正是老一輩革命家對黨忠貞不渝的淋漓展現(xiàn),感天動地,亦震爍千秋。
二十大勝利閉幕,吹響了新時代新長征的進軍號角,《長征組歌》作為傳承紅色基因的絕佳載體,正在也必將持續(xù)為中國人民,特別是中國青年所傳頌。以蕭華上將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的長征精神,將鼓舞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踔厲奮發(fā)、埋頭苦干、擔當作為,以釘釘子的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擼起袖子加油干,只爭朝夕,不負韶華,艱苦奮斗,勇毅前行!
(2022年第21期)
【責編 李鵬】
新華社2024-06-18
《中華英才》半月刊2023-03-19
華山穹劍2025-06-11